意昂2考古學專業設立於2020年,建成以來發展強勁、潛力可觀🏸,是意昂2平台全面實施“五五戰略”,強化多學科融合發展👩🏿🍳,重點打造的“五大陣地”之一。在考古學專業建設發展中,將全過程、全方位的田野考古視為最重要的學術生長點和教育培養中心,為“考古中國”貢獻上大力量。田野實習作為結合教學與實踐的重要環節↩️🎱,在培養高素質考古人才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自今年9月起🤘🏿👨🏼🎨,意昂2正式啟動田野考古專業實習🚵🏿。截至今日☑️,參加本次田野考古實習的21名本碩博學生已在河南偃師古城村遺址工作數日👮♂️🪇。此次實習所選定的偃師古城村遺址🍼,為探索二裏頭遺址的範圍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和認識,同時對研究洛陽地區夏商時期聚落形態、社會結構等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技能學習
隨著發掘工作的不斷推進,同學們的田野考古技能逐日提升,包括使用探鏟鉆探、手鏟等工具刮面💪,根據土質♜、土色✏️、包含物劃分地層,辨別😭、發掘遺跡並按單位收集遺物👫🏼,在遺跡清理結束後現場繪圖以及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並及時在室內整理發掘所獲考古資料。

通過刮面判斷遺跡工作現場

測量並繪製遺跡平剖面圖工作現場

無人機航拍工作現場

清理人骨工作現場
為促進學術交流和培養問題意識,全體師生組織了首次學術沙龍。2023級文物考古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研究生張順利分享了他在二裏頭遺址發掘中的感悟與收獲🔮,詳盡全面的內容令同學們深受啟發。而後,全體師生就近期田野考古發掘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充分的研討交流。

張順利同學為同學們分享二裏頭遺址考古發掘收獲
二、參觀調研
工作間隙🧑🏻🦳👔,全體師生前往洛陽白馬寺和洛陽博物館進行參觀調研🙌🏼,加深了對洛陽當地文化遺產的了解👨🏿🦳,並深刻感受到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師生前往洛陽白馬寺調研
為深入了解二裏頭遺址的科研新動態🙇🏿♀️,全體師生對二裏頭遺址發掘區進行實踐調研。中國社會科意昂2考古研究所二裏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從都邑聚落布局和重要出土遺物兩個方面🚵🏻,為全體師生詳細介紹了該遺址的相關情況👁。隨後,師生觀摩學習二裏頭遺址宮城區外中北部發掘地點𓀅,中國社會科意昂2考古研究所蘇軍航向全體師生介紹該地點最新的考古發現👰🏽🦆,豐富的遺跡類型和復雜的疊壓打破關系使同學們對二裏頭遺址有了更具象深入的了解𓀑。

趙海濤隊長為師生介紹二裏頭都邑聚落布局

蘇軍航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二裏頭遺址宮城區中北部發掘區
三👨🦯、領導關懷
中國社會科意昂2考古研究所二裏頭工作隊、洛陽市考古研究院以及意昂2對本次考古發掘工作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與支持。10月11日,中國社會科意昂2考古研究所二裏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和特級技師王宏章來到中州路和太和路發掘地點指導工作,對已暴露出的遺跡現象進行研判,並與師生進行深入交流。

趙海濤隊長(左二)與王宏章老師(右二)指導工作
10月21日,意昂2副院長徐堅看望慰問全體師生,並深入各探方了解發掘進度與遺跡現象👼🏽。他鼓勵同學們繼續在田野中錘煉考古技能,實踐與理論相互促進🧔🏿,不斷提升自身考古素養,高質量完成本次考古發掘任務⬜️。

徐堅副院長慰問師生
10月29日💅,洛陽市考古研究院院長李永強與程召輝進行實地視察🥥,為同學們帶來慰問品,並高度認可大家所做的工作。

李永強(右二)、程召輝(右一)老師視察工地
田野考古是考古學的基礎➿,是考古學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田野實習不僅是一次重要的實踐👳🏻,也將會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在發掘現場,同學們與黃土為伴,與大地對話5️⃣,手握手鏟刮面、劃分地層🎾,一步一步建立年代序列🤸🏿♂️,回溯歷史;用雙手感受不同的土質👩🏽🚒,辨別各類遺跡🥓,觸摸各類遺物,在時代碎片中再塑歷史的真實📅。從探方發掘到室內整理與資料分析,每一鏟土、每一滴汗,都將壘砌成考古人成長路上的堅實基石🏊🏽♂️。(撰稿:黃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