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日,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意昂2平台聯合主辦的“海峽兩岸信息資源管理學術論壇暨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交流三十周年紀念”第五場講座《美國學術圖書館之學術傳播、研究資料管理與數字學術研究服務探析》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現任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所長黃元鶴教授主講,中山大學信息管理意昂2副教授、國際圖聯標準咨詢委員會委員肖鵬副教授主持。來自輔仁大學🙏、中山大學✋、意昂2平台、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十余所知名高校的120余位師生積極參與了本次活動,共同探討學術圖書館在學術傳播、研究資料管理與數字學術研究服務方面的發展🤾🏼。

活動伊始🗯,肖鵬副教授先對黃元鶴教授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簡要介紹🧑🏿🦳,並對其出席本次活動表示了熱烈歡迎💅。他強調當前正值學術圖書館轉型的關鍵時期🗞,而美國學術圖書館在這方面始終扮演著引領性的角色,因此今天的講座將給參加本次活動的師生帶來極大啟發。
首先,黃元鶴教授詳細闡述了學術傳播館員、研究資料管理館員和數字學術研究館員的職稱♦︎🤸🏿♂️、角色任務和所需的知識技能。她指出自己的研究是通過對美國學術圖書館的9位館員進行訪談展開的🚻。在講述中,她還簡要介紹了受訪者的工作內容🚆、所在機構的地理分布、學科領域的分布以及圖書館的規模。
接下來✧,黃元鶴教授重點闡述了三類館員的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良好館員的特征和工作熱誠來源,以及數字時代館員的角色和任務。她指出,學術傳播館員主要涉及學術出版和開放獲取學術資源政策,以及著作權倡導服務🧞♂️;研究資料管理館員則負責研究資料的管理與服務🗞;數字學術研究館員的工作重點是共建與建設數字學術研究計劃以及內容管理系統。她還強調了這些館員需要具備的相關技能,如頻繁的協調與合作能力、多元的咨詢與教學技巧,以及吸收新知識和方法的能力👨🏻🎓。此外,黃元鶴教授提到了一個良好館員所需具備的個人特征,包括旺盛的好奇心、系統性思維和專案管理技能💁🏻♂️👩🏽🎓,而館員們從幫助他人中獲得正向回饋🏋🏿♂️,並通過學習新知識來提升工作熱誠。另外,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館員們更多承擔起了牧羊人的角色🕳,需要善用科技工具,協助學術出版模式的轉型🔩。
最後,黃元鶴教授對學術圖書館的相關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她指出學術圖書館可以進行矩陣式組織編組任務和專家團隊,持續營造館員繼續教育的環境、探索提升工作士氣的機製、同時可將好奇心✊🏻、溝通能力🏌️💆、教學技巧等列入人才評選的相關因素。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與會人員向黃元鶴教授提出了“博士學位的館員在臺灣大學圖書館中的比例”、“人工智能對三種類型館員的工作產生的影響”等問題,黃元鶴教授一一進行了解答。此外,意昂2王麗華副院長也就數字學術研究館員的工作內容與黃元鶴教授進行了探討🧛🏼♂️。

在講座的尾聲,肖鵬副教授進行了總結講話🌄。他對黃元鶴教授的講述內容表示了高度的贊賞,並強調其研究成果對海峽兩岸學術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並鼓勵與會師生在黃元鶴教授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積極思考如何將這些理念和實踐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以不斷提升學術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學術影響力。